以恆持禪定 為始終正行
曾水科
耕雲導師是大如來轉世,乘願再來的聖者,只可惜大多數人都是「凡眼不識活神仙」。何以見得耕雲導師是佛?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,我在三十歲以前就覺得人生虛幻,修行多年,曾擔任大專佛學社社長,跟隨法師修學一般的佛法,朝山、禮佛、法會、拜懺、打坐、持咒樣樣都學;但是我最大的苦惱就是打坐時,察覺自己心亂如麻,煩惱垢重,妄想分別不息,也就是禪宗講的「我心不寧!」即使用盡種種方法如數息觀,還是降服不了這顆想念不停的妄心,後來幾乎都想放棄學佛了。
沒想到我真幸運,有一個機緣竟能拜見到 耕雲導師,導師具有無比的「以心傳心」的力量,在導師面前,我夢寐以求的「妄想止息」的境界竟然出現了,心裡一片空靈,而且受到強光的照射,增強生命力,整晚竟都睡不著覺,這也是很多人拜見耕雲導師後相同的經驗。
但拜見 導師得到心傳後,是否就修行成功了?不是,那只是修行的開始,只是初步認識自己,接下來要做反省懺悔,改正人格缺點,揚棄錯誤,同時要念念自我批判,決不可以有骯髒齷齪的念頭,甚至更進一步要到達並保任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而且一念不生的狀態。耕雲導師在「佛法在世間」講詞中,要求弟子們要『以恆持禪定為始終正行』,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,工作、走路、吃飯、上廁所時,都要保持一種清明在躬、安祥無念的心靈狀態。
前幾天,我看了一本書「金剛經持驗錄」,裡面有一則故事----明朝萬歷年間,有一位王方麓先生,官位是右都御史,平日在公門中修行,當他年老病重彌留之際,神情非常煩躁,他的兒子王肯堂見狀,向他進言道:「父親!您平日存養的功夫,此際正可得力,願您誠心聽孩兒誦念金剛經。」方麓點頭答應,當肯堂誦到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時,方麓微笑的說:「煩惱本無,我相誰戀?」於是合掌而逝。古德有云:「至人念念定慧,臨終安得而亂;凡人念念散亂,臨終安得而定。」方麓先生,修行多年,存養有素,病重彌留尚不能免於煩惱,然而一撥便轉,其平日致力涵養由此可見,修行之事,既非一朝一夕可以有所成就,所以必須及時努力。
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,修行必須踏踏實實,不是說一天修幾個小時,將來就可以有所成就;而是要像導師所說的「二六時中,秒秒觀心。」全生命、全感情投入,秒秒安祥,秒秒享受,方能有成,願以此與會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