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師兄:您好! 一、您的問題如下: 1、這裡是那裡?以牧牛圖頌來講是相當於那一頌? 2、修行人若能做到「往事渾忘卻」「一切總忘卻」時的安祥度與修行到「清明在躬」時的安祥度的深淺有差別嗎? 3、忘到「一切不留,無可記憶」,修行就圓滿了嗎? 二、後學提出以下個人粗淺的看法供您參考: 1、「 這裡」是指「正受」到什麼境界就停在那個境界(例如:十地菩薩的十種境界)。與牧牛圖頌是無關的。 2、 「往事渾忘卻」「一切總忘卻」 是一種認知,是說我們日常生活中要用無念、無住、無相來面對一切,要不被情遷,不被境轉,八風不動。 「清明在躬」則是指我們的心態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「過化存神」。「安祥」是冷暖自知的,就看「 離執」的程度、「 行深般若」的程度如何,讓「安祥」完全發露,到達究竟,是我們的目標。 3、 「一切不留,無可記憶」也是一種認知,是一種非常清楚「 般若」的空性的認知,與「忘」是無關的。 修行圓滿的人絕對非常清楚「 般若」的空性;非常清楚「 般若」的空性的人不一定修行圓滿。
|